這塊指甲蓋大小的芯片能破解基因“秘密”
幾滴血、幾小時、幾百元即可實現人類全基因測序,破解基因里的所有“秘密”,成都今是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今是科技”)正在向這一愿景靠近。8月31日,記者從天府生命科技園獲悉,今是科技承擔的課題——“第四代納米孔基因測序儀核心微流芯片的開發”獲省科技廳“2018年度四川省生物技術與醫藥重大科技專項”立項,得到200萬元經費支持。此次全省醫療器械類項目僅3個獲得專項資助。
微流芯片黑科技
指甲蓋大小助力高通量測序
“憑借‘第四代納米孔基因測序儀核心微流芯片的開發’課題,公司獲得了省科技廳專項資助。”在天府生命科技園C1棟今是科技辦公室,公司創始人、CEO蘇云鵬告訴記者,第四代納米孔基因測序儀今年1月開始研發,截至目前,其核心部件微流芯片第一版已經流片(即像流水線一樣通過一系列工藝步驟制造芯片)。蘇云鵬展示了一塊指甲蓋大小、厚度不足1毫米的微流芯片。“不要看它體積小,它可以支撐千萬量級的蛋白納米孔正常工作,通過其實現單分子、低成本、高數據質量、方便快捷的高通量納米孔測序。”
“自成立以來,今是科技的目標便是通過幾滴血、幾小時、幾百元實現醫療級人類全基因測序。”蘇云鵬說,目前市面上主流二代、三代基因測序不僅價格昂貴動輒數千美元,且還沒有隨到隨測、及時獲取測序結果的便捷性,同時二代、三代基因測序的數據質量在讀長(即測序過程對堿基一次測序的長度)、覆蓋率、靈敏度等方面決定了只能進行簡單的基因檢測,不能進一步應用于精準醫學。“人體有60億個堿基,加起來長度約2米,目前主流二代測序基數讀長為150個堿基,這樣短的讀長無法識別人類基因結構變異信息。”蘇云鵬說,這些弊病導致二代、三代基因測序還無法應用于臨床,今是科技所研發的第四代納米孔基因測序,通過微流芯片、模擬芯片、數字芯片等核心部件,能讓基因測序真正走向臨床。
瞄準臨床醫療
預計2021年產品上市
“此次獲得的200萬元專項資助,將主要用于芯片流片和測試。芯片從設計到流片形成實物,一次約花費20萬元到300萬元不等。如果我們和別人一起‘團購’拼流片,一次大概在20萬元到30萬元;如果選擇獨立流片則大概需要300萬元。”蘇云鵬說,今年1月以來,第四代納米孔基因測序儀的研發費用已達600多萬元,整個產品上市預計將花費2億元。
隨著大眾對健康的關注度和需求度上升,基因測序市場前景廣闊。此前,全球基因測序領先企業羅氏預測,到2025年,整個基因測序上下游市場將達6000億美元的規模。上下游市場中,基因測序儀既是基因測序產業鏈的起點,也是至關重要環節,為整個中下游測序服務提供最基本的測序支撐。“未來,大健康產業精準醫學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,臨床醫療又占據其中重要部分,將基因檢測延伸到臨床醫療領域,不僅能促進精準醫學發展,也可為患者治療疾病帶來極大便利。”在蘇云鵬看來,臨床醫療未來將占據基因測序很大一部分市場,勢必要將其拿下。今年年底,今是科技將推出第四代納米孔基因測序儀原理樣機,預計2021年第四代納米孔基因測序儀將上市。“產品投放市場后,預計3年內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0億元,同時將打破歐美制造商在基因測序領域對國內市場壟斷的局面。”對未來發展,蘇云鵬信心滿滿。
原文地址: